據豐采網了解,消費互聯網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,直到今天,硝煙也沒有散去的跡象。
但是在大多數人都沒關注的企業級B2B領域,近年來因為疫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。
這些困局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?破解之法又在哪里?
今天百度愛采購就來聊聊,為什么說數字化是B2B業務的破局之法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,拿來形容現在的B2B業務再合適不過了。
所謂“屋漏”,是B2B業務的“老難題”。
比如市場營銷投入大、銷售鏈條長、決策環節長、服務要求高,這些問題的存在,給2B業務帶來了超長的價值鏈,鏈條中過多的環節也導致B2B企業的經營風險長期居高不下。
而“連夜雨”,是B2B業務的“新麻煩”。
近十年來,數字化技術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,大量的需求和采購轉移到了線上,企業端客戶的購買行為也逐漸向線上發展。
這些企業端的客戶也是現實中的人,生活中享受慣了技術帶來的便利,所在工作里,對于終端用戶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呈現出了線上化、社交化、難以捉摸的特點。
根據埃森哲的報告,有88%的B2B交易從線上開始,有75%的采購會把社交媒體作為產品研究渠道,90%的決策者從來不回應你的硬廣告,這就讓那些習慣了“線下會展和廣告”的傳統B2B企業一下子難以應對。
而且,隨著“萬物皆可服務化”(XaaS :X as a Service)概念的興起,B2B業務也從過去“只賣產品”的一錘子買賣,逐漸向“賣服務”的長期合作關系轉變,原有的營銷模式、銷售模式和服務模式正在被顛覆,顧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。
埃森哲對1350名B2B企業高層決策者做了個調研:
高效獲客、復制推廣產品和解決方案,管理交付和回款,已經是B2B業務決策者們最頭疼的問題了。
“屋漏”還未解決,“連夜雨”又越下越大,這就是B2B業務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局。
那么,數字化又是怎么樣成為B2B業務的破局之法呢?
要厘清這一點,我們需要將B2B業務流程拆解為“從市場找線索”、“從線索轉化為訂單”、“訂單完成后的交付與服務”三部分,分別說明數字化對于B2B業務的顛覆所在。
從市場找線索。
過去的B2B企業一般習慣用“會銷”的方式作為主要營銷手段。
為什么他們喜歡會展營銷呢?
因為會展,一般都是當地企業貿易的聚集點,就像趕集一樣,能獲得大量意向顧客,也能得到當地媒體的曝光,無形中會增加品牌的曝光幾率。
同時,會展的面對面交流也為品牌與顧客之間創造了深度互動的機會,轉化為銷售行為的可能性比較大。
所以,即使會展營銷成本非常昂貴,要場地、要建設、要人員,也還是B2B企業最愛的營銷方式,當然,一部分當地政府也會給一些補貼。
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出現,可能數字化對于線下會展的轉變都沒那么快。
但是,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如果。
持續3年的疫情基本上打斷了B2B企業對于線下會展的路徑依賴。
有一些企業沒了線下會展就沒辦法生產,但更多的企業難道缺了會展就不活了?
就像在2020年,因為疫情,全球最大的通信會展“世界移動大會”被叫停,但華為立馬就把自己的開發者大會搬到線上獲得了巨大成功。
我們的B2B企業應該早就要意識到一件事:
“大人,時代變了”,數字化營銷,比如線上的云展會才是“從市場找線索”的重要來源。
會前,通過數字化平臺工具,企業的銷售人員發個海報就可以實時掌握用戶報名的數據,通過跟他們的交流和互動,提前分析他們感興趣的內容,還可以臨時調整會展的安排,包括展覽的方式。
會中,這些在云端觀看、參與互動的用戶都會沉淀為數據線索,別看只是一個個的數據,他們都是企業很值錢的資產,會在未來成為推動銷售轉化的重要基礎。
會后,云會展還可以提供回看、下載資料的長尾服務,用更高效的方式讓企業與用戶在會展結束之后,還能繼續產生聯系。
可以看到,數字化技術不但解決了疫情造成的“時空障礙”,還有它獨特的優勢:
全流程的數字化技術參與,讓企業可以方便從市場中找到線索,收集顧客全流程相關行為的“數據”,構建出清晰的用戶畫像,為下一步的篩選和轉化提供支持。
愛采購競價推廣平臺:從線索轉化為訂單。
當然,數字化為B2B企業沉淀了大量的線索之后,又如何進一步幫助企業從線索池中篩選出合適的目標用戶,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呢?
其實,轉化對于任何企業來說,都是一個難題,特別是B2B企業。
官網、微信、直播、郵件各種渠道搜集來的線索,就像一堆揉在一起的毛線,其中也許只有十分之一的顏色是你需要的,也就是最終轉化就是在10%以內。
對企業來說,轉化就是先篩選掉你不要的顏色,剩下的那個顏色的“毛線”,就是你要的比較精致的“有效線索”。
當然,光是“有效”還不夠,你還要把這些有效線索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。
有的等級是可以直接轉化成銷售的,有的需要你進一步跟進破冰的,有的可能需要你做更多的功課才能慢慢轉化。
靠人力識別這些線索效率太低,但是在工具和系統的加持之下,只要設好評分指標,系統就會自動的對每一根“毛線”打分,根據分值的高低,自動把線索歸類到對應的線索池當中。
接著,銷售再根據不同的線索類型,設定營銷計劃,針對性的發送不同的內容進行引導和交流,再根據用戶的反應及時更新線索評分,調整跟進程度和頻率。。
在傳統渠道下,這些轉化的流程全部要靠業務員去一個個手動跟進,一個個評估詢問,甚至一個個擺放。
但是,這些恰巧都是數字化技術可以發力解決的拿手地方。
像我們豐采網百度愛采購競價推廣平臺,我們在線的數字營銷管理系統,就是一套解決方案,把線下的顧客導流進系統,按照用戶咨詢、購買產品的特征,進行用戶的歸類,按照用戶的歸類,精準推薦相關產品。
這就是數字化的優勢。
借助這些工具,企業就可以全面了解數據和利用數據,整合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共同推進銷售。
轉化這件事情,本身就是困難的,企業之所以能把困難的事情變的簡單,是因為有工具可以幫我們克服這些底層困難的部分。
99%的時候,你找梯子,都比你去造輪子更快,更簡單。
交付與服務。
當然,成交之后,整個B2B業務的價值還沒有實現,還差“臨門兩腳”:
那就是:交付和服務。
還記得愛采購開頭說的嗎,“萬物皆可服務化”(XaaS)已經是一股無法忽視的大潮流,B2B業務也必定要從一錘子買賣向長期的服務轉型。
長期服務化對B2B業務的交付和服務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
對企業來說,數字化技術能做的不光是幫助企業“用好人,做好服務”,還要幫企業“從服務中發現價值”。
在傳統的B2B業務中,交付之后的服務,往往是企業驗證的“成本項”。
但是,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,服務也可以成為“新的銷售產品”。
就像過去的客服人員,往往沒有受到企業足夠的重視,價值被定義為“對接和轉達顧客的問題”,有時候就干脆當一個傳聲筒和出氣筒。
但是,今天的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客服發現服務中的商機,進一步挖掘用戶的需求。
比如說,客服人員在服務的過程中,任何客戶的潛在需求、或者是對業務有重要意義的信息,過去會因為自身權限和“信息孤島”的存在,沒辦法及時反饋給業務部門。
但是,一旦企業建立了數據中臺,就可以高效的利用客服在服務中收集到的信息,做好記錄和標簽,幫助業務部門形成全面的用戶畫像,了解顧客的即時需求和長尾需求,帶來新的銷售機會。
對今天的B2B企業來說,數字化轉型是一種大勢所趨,新冠疫情的沖擊又為它加了一把油門,讓這個賽道上的企業主動或被動的開始加速。
當然,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的轉型當中,企業都免不了承受改革的陣痛。
但實際上,無論怎么變,企業“以用戶為中心”的思想都沒有改變,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不過是讓企業更好的貫徹這個思想而已。
所以,B2B困局的破局者,表面上看是數字化技術,其實是數字化技術背后代表的極致的“以用戶為中心,洞察顧客、服務至上”的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