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豐采網獲悉,一個正常人每天要花60—80%的時間在“聽、說、讀、寫”等溝通活動上。
因此,曾有人總結說: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際溝通的成功。
然而,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經不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了。大量頻繁的溝通對話,對每個人都是全新的挑戰。
如何掌控對話、讓溝通更高效,成為每個想要成功和成長的人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第一點:溝通的本質。
我們每天都會與人溝通,但溝通的本質到底是什么,你恐怕并不清楚。
人際溝通是兩個(有時更多)相互依賴的人之間的語言互動和非語言互動。
這個簡單的定義里包含了溝通的幾個本質特征。
1.人際溝通發生在相互依賴的個體之間
相互依賴的意思是,溝通的雙方既“有聯系”又“互相影響”。例如家人之間、老板和下屬之間、兄弟姐妹間、師生間、情人間、朋友間,等等。
也就是說,一方面沒有任何關系或者完全不認識的兩個人之間不會有溝通,另一方面只要溝通發生,就會對雙方產生影響。
2.人際溝通取決于人際關系,同時又在界定著人際關系
既然溝通發生在相互依賴的個體之間,那么它的本質必然是由人際關系決定的。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,決定了你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就會有所不同。
例如,你跟閨蜜的互動方式和你跟同事的互動方式不同,你跟朋友熟人的互動方式和你跟父母的互動方式完全不一樣。
但同時,你的溝通方式又在不斷塑造著你的人際關系。例如在公司里,如果你以友好的方式與他人溝通,就有利于建立起同事間的友誼;但如果你經常用抱怨甚至是傷害性的信息進行溝通,很可能會滋生出一段敵對性的關系。
3.人際溝通包括語言和非語言信息
不是只有說話才是傳遞信息,你的眼神、身體姿勢、聲音的強弱等,都會傳遞信息。甚至是一個小小的觸碰,都會傳達不一樣的意思。
例如你跟同事討論工作,如果他輕輕觸碰你的胳膊然后說了句:“你辛苦了”,一定會比單純的說話來得更親切。
第二點:人際溝通中的誤區。
了解了人際溝通的本質,百度愛采購相信你對如何提升溝通技能更加期待了。但是,絕大多數人在人際溝通中存在著普遍的誤區,對溝通效率和結果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。
所以,在提升技能之前,我們首先應該從思想上清楚這些誤區。
1.真誠地表達自我和理解他人
很多人認為,在人際交往中就應該盡量開誠布公,同時對他人抱有同理心。
但每一種人際關系都是獨特的,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溝通方式來應對所有的人際關系,而是要通過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、人際溝通的場景以及溝通的目的來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。
例如,有些剛剛進入職場的小白特別容易陷入“找朋友”的誤區。他們為了迅速融入工作環境,總想跟某些“投眼緣”的同事深交,成為“閨蜜”或“哥們”。他們認為,只要以誠相待,對方也能將心比心地對待自己。
但這恰恰陷入了誤區。
首先,職場上的人們都是同事關系,不能按照與朋友甚至親人的溝通方式來對待;其次,職場是工作的地方,本質上是講利益的,不是交朋友的場合;最后,人們來職場的目的是工作,一切溝通方式都要從工作出發,而不能從個人情感出發。
2.避免沖突
在人際溝通中,絕大部分人最怕的就是與對方發生沖突。我們下意識地認為,沖突會破壞人際關系、影響情感親密度等等。
所以,很多人為了避免沖突,都會在潛在的分歧中選擇隱忍,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期望,把問題交給時間來解決。
但其實,由于人與人之間的性格、需求、文化背景等等各不相同,發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,而且沖突恰恰是人際關系的一部分。
在所有人際交往中,最重要的就是沖突的人際關系。因為人際沖突雖然會給人際關系帶來不確定性、焦慮感和各種問題,但也會為改善和加強人際關系帶來機會。
最寶貴的機會就是,人際沖突迫使我們審視問題并努力尋找解決方案,從而防止怨恨等負面情緒的滋長,很好地促進人際關系發展。
3.善于溝通的人是天生的
很多人都會有這個誤區。當我們看到所謂情商高、能說會道的人時,總會在羨慕之余,說一句“這是天賦,我學不來”。
愛采購競價認為,有效溝通是可以通過后天習得的,我們都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能力,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。
第三點:提升溝通能力的技巧。
既然溝通能力是后天可以培養的,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?
1.善于傾聽
溝通絕不是一味地說話,傾聽是溝通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,適用于包括工作、情感等所有溝通場景。
而且,傾聽也并不只是“把耳朵帶上”那么簡單,它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:(1)接收;(2)理解;(3)記憶;(4)評估;(5)做出回應。
例如,當一個老板傾聽員工漲工資的訴求時,他并不是單純地接收到這個信息,還要理解和記住員工申請加薪的理由,然后在心里評估這些理由,最后再做出回應。
那么,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更有效地利用傾聽來提高溝通效率呢?
第一,為了有效接收信息,要把注意力放在語言和音量、手勢、面部表情等非語言信息上,不要打斷對方,也不要急于去理解對方的話。
例如當妻子抱怨丈夫太忙而不陪自己的時候,丈夫可以把注意力只放在妻子說的話和傷心的表情上,而不要隨意打斷她,或者自認為已經理解了妻子的意思,然后急于否定對方或表白自己。
第二,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記憶,要抓重點、做筆記。
比較復雜的理解和記憶,一般發生在聽課、聽演講、領導講話以及開重要會議等場景。這種時候,一定要抓住重點和中心思想。
例如,要對“三個主要原因”“四個原則”“第一”之類的關鍵詞保持敏感。這些詞不但代表接下來的內容很重要,還為你提供了記筆記的大綱。
另外,你還可以從說話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傳達的信息。例如,當老板在一個重要會議上談到公司的戰略布局時,你可以試著站在老板的立場上,思考一下他這么說的原因和目的,這更有助于加強你的理解和記憶,為后續的溝通和工作打好基礎。
第三,學會兩種方式的回應。
一是在傾聽過程中的回應。這時的回應主要是表達“我在認真聽”的意思,你可以通過點頭、眼神的肯定或者簡單說一句“我明白”,來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。要避免在傾聽過程中毫無反應、眼神游離或者總看手機等行為。
另一個是說話者停止后的反應。這時的反應更加具體,包括表示理解、贊成或反對以及澄清一些溝通中的疑問等。但要注意,無論你是否同意對方,都只需說出自己的主觀想法,而不要偏激的否定。例如可以說“我不同意”,但不要說“沒人會同意”。
2.永遠“以人為本”
我們永遠要把語言信息放在人際關系中去研究,不然就是紙上談兵,脫離現實。
例如當我們想知道“愛”這個字的意思時,可能會去查字典、去百度等等。但當你想知道閨蜜說“我戀愛了”的意思時,你還會去查字典嗎?你一定會去問閨蜜:對方是誰?怎么認識的?你的感覺如何?你要從閨蜜的愛情經歷出發,去談論愛情,否則,你們的對話就進行不下去。
可我們在日常溝通中,恰恰更在意語言而不是人。例如,當女孩抱怨男朋友“你根本不在乎我”時,男孩子很可能揪住這句話不放,立刻反駁說:“我怎么不在乎你了?”接下來就是一場“戰爭”。
但如果戀愛雙方想要有效溝通,促進關系的話,就要把溝通放在戀愛關系里看,也就是“以人為本”。
首先雙方心里就要清楚,溝通是為了促進關系,即使發生爭執,也要當成推動關系發展的契機。
其次,女孩可以客觀地表達心中的不滿,可以說“你某一天做某件事讓我覺得你不重視我”,而不是用一句“你根本不在乎我”來全盤否定對方。最后男孩可以肯定女孩的情緒后,進一步安撫和溝通。
像這樣以人為本,從關系出發,最后落到語言信息上,才能讓語言有意義,對關系產生積極的效果。
3.做好印象管理
一般情況下,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。所謂印象管理,簡單來說就是你傳達出來的信息所帶來的結果。
它很大程度上基于你的溝通方式、語言、行為和穿著,甚至是你辦公室和家的裝修風格,都在傳遞印象。
一是注重信譽,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自己的可信度。
例如,我們時??吹脚嘤枡C構的墻上張貼著權威機構的認證證書,以及往期學員們的獲獎照片等,這些都是在向客戶展現這家機構的信譽。
就個人來說,在一些有需要的場合上,你也可以提到自己的教育背景、參與的社會公益項目等等,來提高個人的專業度和可信度。
二是增加影響力的策略。
當你希望成為一個領導者,或者一個思想上、行為上被關注的人時,就要有策略地提升影響力。包括兩個技巧:在溝通中提供充分的理由使別人相信你,以及引領聽眾的情緒。
這跟自媒體時代的網紅吸引粉絲的過程很像。那些網紅、大V之所以粉絲多、影響力大,究其原因也逃不過這兩點。要么是講的內容有依據、值得信賴,要么就是他們為一部分人發聲,引起情緒共鳴。
但過于強調影響力策略也容易“翻車”。例如,如果你純粹為了個人利益,你的說服性會大大降低,并很可能讓人反感。一旦你試失敗了,你的影響力會比你失敗之前還要小。
三是適當使用自我貶低策略。
當你想得到照顧和保護,或者想有人來幫助的時候,就可以使用“自我貶低策略”。例如在職場上,承認自己能力不足、無法勝任,常常可以得到他人的幫助。在家庭中,女人適當示弱,常常會得到丈夫的呵護。
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,自我貶低策略可能會讓人們相信你實際上和你說的一樣無能?;蛘哂行┤丝赡苷J為你不想自己做任何事,所以假裝不稱職,讓別人替你做。
4.用雙贏思維打造自信溝通
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人際溝通中表現出自信,但很多人會陷入一種誤區,認為自信就是在人際關系中以“我”為中心,壓制和否定他人。
但真正的自信溝通是你能夠在不否認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情況下,以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事。
自信的人是擁有雙贏思維的人,他們認為兩個人都能從人際溝通甚至是對抗中獲益。自信溝通一般有4種表現模式:
坦率、公開地向大眾以及有好感的人表達自己的情感;
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,并毫無畏懼地向他人詢問;
會站出來為自己的權利辯護,即使可能會引起某種程度的分歧或沖突;
會在論據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決定,而不是僅僅接受別人的說法。
自信溝通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,而且隨著具體情況的不同而變化很大。所以作者對此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和方法。
第一,描述問題而不是評估和判斷問題。
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溝通中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,避免摻雜過多的個人感情。
例如當你和同事共同負責一個項目時,你對同事開會遲到、報告遲交的行為很不滿意,你可以客觀地描述問題:“我們要一起做這個項目,可是你錯過了一半兒的會議,到現在還沒有寫出你的第一份報告”。
而不是盲目地評估和判斷問題,然后對他說:“你是不是想毀了這個項目?”
第二,只說明這個問題對自己的影響,避免指責他人。
你可以對這個同事說:“我的工作取決于這個項目的成功,我認為讓我做額外的工作來彌補你沒有做的事情是不公平的”。
像這樣只強調對“我”的影響,而不是僅僅去指責對方說:“你這么做太過分了!”
第三,提出可行方案,保全對方的面子。
強調了對自己的影響后,你可以順勢提出解決方案:“如果你能在周二之前提交報告,我們仍然能夠在截至日前完成。我可以在開會前一個小時給你打電話提醒你。”
這樣說相當于給對方一個可選項,而不是讓對方陷在被指責的困境中,同時也表達了你對溝通協作的誠意。
第四,繼續確定目前的狀況。
當你提出方案后,還需要進一步確認:“很明顯,如果你不承擔自己的任務,我們將無法完成項目,你能在周二之前把報告交上來吧?”
第五,反思自己。
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。因為無論一個人自信與否,都傾向于維護自己的做法,為自己的行為找到辯護的理由。所以,每當你完成一次溝通后,都要反思一下:“我剛才是如何處理的?是如何表達自己的?如果下次出現這種情況,我能不能做得更妥當一些?”
這樣反思的目的在于,它可以讓我們跳出自我的圈子,用一種更加抽離和客觀的眼光審視自己,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,在以后的溝通中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總而言之,在人際溝通中,溝通的雙方一定是利益共同體。所以,只有用雙贏思維,才能打造互惠互利的溝通結果,并讓你成為人際溝通里那個更加自信的人。